提起税务风险,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因未交税或少交税要被罚款和补交税款的情况。实际上企业税务风险包括两方面: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,应纳税而未纳税、少纳税,从而面临补税、罚款、加收滞纳金等风险;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,没有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,导致多交纳了税款,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。下面小编抛砖引玉,列示几项常见的税务风险类型,大家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查,做好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工作。
一、往来科目异常
1、“应付账款“长期挂账:有可能存在因利润较高而虚构暂估入库,或存在增值税较高而接受虚开发票的现象。
2、“应收账款”借方余额过大且挂账时间较长:有可能是存在对外虚开发票现象。因为这种情况下该企业只能收回开票手续费,而无法按票面金额收回全款。反之,该科目贷方余额过大,企业很可能存在延迟确认收入现象。
3、“其他应收款”异常:有可能存在实际为股东分红,但是为了不交分红个税,通过挂“其他应收款”从企业提取红利,然后通过发票来冲账的行为。根据《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规范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》(财税[2003]158号)第二条规定:“纳税年度内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企业(个人独资企业、合伙企业除外)借款,在该纳税年度终了后既不归还,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,其未归还的借款可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,依照‘利息、股息、红利所得’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”。
4、“其他应付款”余额较大或长期挂账:很有可能存在企业有“小金库”的情况,存在账外经营收入,账内资金短缺时,在账上体现为向股东或法人借入资金。
二、资金与收入长期不匹配
在商业合理性角度从长期(一年及以上)来看,企业的资金收支数据与权责发生制下的收支数据是基本匹配的。如果财务报表表间相关项目匹配性较低时,会有可能存在如下问题:
《现金流量表》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很大,同时,《资产负债表》中“货币资金”期末余额很大,但利润表中的收入发生额却很小,企业很可能存在已收到资金,且满足收入确认条件,但因对方未索要发票,故未及时确认收入并交纳税款的现象。反之,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大,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不大,但收入发生额却很大,则企业很可能存在对外虚开发票现象。
三、存在大量现金交易
在各种现代化支付手段如此便捷的时代,税务机关对大额现金支付一般是持高度怀疑态度的,会认为这不符合商业常规,也比较容易人为操控。因此,实务中现金交易业务是税局重点关注的,企业如确实发生现金业务,需注意留存证明业务真实发生的相关资料备查,比如:现金发放工资,可留存员工签字的工资表、现场发放工资时的照片或视频等资料。
四、“张冠李戴”导致的某项费用异常
各企业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:因为A项业务支出超税前扣除限额,找无扣除限额的B项业务“替票”入账。例如:税局通过数据分析注意到某公司 “办公费”金额异常,通过检查发现该公司入账的办公费用与实际办公需求不匹配。
税局通过数据统计比对,发现该公司的办公费中88%以上为购买打印纸的支出,对此情况持高度怀疑态度。于是将该公司所有打印机同时打开,连续打印十分钟,用10分钟打印纸的耗用数量推算出全年最大的打印纸耗用量。测算结果显示,所有打印机24小时×365天不间断运转也消耗不完“购买”的打印纸。最终发现,该公司是因业务招待费超标,用“找来”的打印纸发票来入账,想避免汇算清缴时的调增,以此来达到少交税款的目的。
五、税收优惠应享未享
针对部分服务行业在营改增后税负增加的情况,国家及时出台了加计抵减政策,但很多财务人员因对政策掌握不及时,未享受政策红利。